刊于《蘇州日報》2021年07月23日 頭版
蘇報駐高新區記者劉曉平蘇報通訊員夏燕燕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源。
前不久出爐的《蘇州高新區“援企助用工惠民促就業”實施意見》明確,該區對每年為區內企業新輸送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超過200人以上的,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人力資源合作基地原則上每家最高不超過15萬元獎勵;高新區在高校設立“蘇高新獎助學金”,全力吸引一流高校畢業生來區創新創業;針對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將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項目補貼以及3年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辦公場所租金補貼。
穩就業,促發展。圍繞著該《意見》,蘇州高新區將通過多渠道增強人力資源供給、多方位提升就業者能力水平、多層次優化用工就業環境等3張答卷,把穩就業、促就業與助企惠民工作有機結合,持續加大就業政策扶持力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答卷一:多渠道增強人力資源供給
四方聯動推進“10+50”人力資源合作
跨域千里,只為“招”到你。
近日,高新區人社局攜區內19家企業和6家人力資源機構赴甘肅白銀開展人力資源交流對接和現場招聘活動。當天,高新區與白銀市5個區縣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19家企業赴3個區縣開展現場招聘,共提供崗位3355個,進場3000余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220余人。
隔著千山萬水,蘇州與白銀,因為一場熱鬧的人力資源交流對接活動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恰恰是高新區加快落實《意見》的扎實舉措之一。
當下,用工荒與就業難是并存的尷尬,如何優化就業服務,為企業用工牽線搭橋?“高新區的舉措是多渠道增強人力資源供給。”高新區人社局局長蔣建清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區積極推進人力資源合作計劃,已新建人力資源合作基地9家,技能人才培養輸出基地11家。
根據《意見》,接下來,高新區將通過“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推進“10+50”人力資源合作,3年內在全國建立10家人力資源合作輸出基地和50家技能人才合作培養基地。對每年為區內企業新輸送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超過200人以上的,按照每人500元標準給予人力資源合作基地原則上每家最高不超過15萬元獎勵;對技能人才培養輸出基地每年輸送200名以上學生在區內企業實習或就業滿3個月的,按每人500元標準,給予技能人才培養輸出基地原則上每家最高不超過15萬元獎勵。
精準靶向引才計劃也在醞釀實施。高新區每年赴省內外“雙一流”高校開展特色主題招聘活動2場以上,每年開展省內外高(職)校和全區專場招聘活動10場以上。全方位加大“就在蘇州、樂享高新”網絡引才平臺推廣力度,打造具有高新區特色的“校園引才、社會引才、海外引才”三位一體的網絡引才品牌。
人才定向培養計劃也將啟動。鼓勵重點企業與職業(技工)院校聯合舉辦“定向班”,共同培育符合高新區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對“定向班”學生在高新區重點企業實習或就業滿5個月的,按人數給予院校每人1000元的補貼,補貼最高不超過4萬元。鼓勵職業(技工)院校與高新區聯合舉辦“蘇高新班”,圍繞高新區重點產業新設立專業培養本地戶籍學生,按人數給予院校每人每年1000元補貼,每年補貼最高不超過5萬元。
答卷二:多方位提升就業者能力水平
每年最高給予基地獎勵20萬元
20家區內重點企業有意向開展職工技能等級認定,這幾天,在高新區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工作人員特別忙碌。
高新區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劉軍介紹,一直以來,高新區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數據顯示,去年,高新區推動阿特斯陽光電力、固德威電源科技、松下半導體等24家企業備案開展職工技能等級認定工作2679人,其中高級工以上2150人,建設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9家,發放區級高技能人才引育獎勵資金285萬元,申請市級職工崗位技能提升補貼550萬元。
滿足好就業,還要就好業。《意見》明確,高新區將打造“高新匠領”技能提升品牌。引導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完善技能成才晉升激勵制度,培育引領企業技術創新的高技能人才,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每年給予基地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開展刺繡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及技能等級認定,培育壯大蘇繡產業技能人才隊伍。
創業帶動就業,讓人生更出彩,高新區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開展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評選,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項目補貼以及三年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辦公場所租金補貼。對認定的市級以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給予區級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實施區級特色創業培訓試點項目,為有需求的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創業能力提升服務,打造最優創業服務生態圈。
答卷三:多層次優化用工就業環境
智能化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智能管家,請把窗簾打開!智能管家,請開燈!”在獅山橫塘街道的星庭科技人才公寓,擁有高度智能化系統的408套單人房達到交付啟用標準,向人才開放。
“房間采用密碼鎖,有智能管家控制系統,電視、洗衣機、冰箱等生活設施齊全。”負責該項目招商的謝超告訴記者,公寓主要面向高科技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建筑面積在43平方米至62平方米之間,租金每月3000元左右,符合政策的人才還有機會享受一定的租金補助。據悉,該人才公寓項目還是獅山片區打造的一個富民載體。
充分發揮“人才公寓”的服務優勢,讓外來人才切實感受到家的歸屬感,高新區持續優化用工就業環境,積極完善用工配套。《意見》明確,高新區將改造提升和盤活區內存量集宿區和公租房、人才公寓資源,開發建設公租房(人才公寓)管理平臺,提升全區公租房(人才公寓)現代化管理水平,全力解決企業員工住宿難問題。同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確保到2023年底全區培育各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數占單獨已建工會且正常生產經營企業的比例穩定在85%以上。
降成本再加力,企業獲得感實打實。《意見》規定,高新區將提高區一次性用工扶持補貼標準,對因產能增加等非補員因素擴大用工規模的重點企業及新建企業首次招錄員工達到一定數量的,給予企業區一次性用工扶持補貼,補貼標準由每人300元提高到每人500元,每家企業總額由最高不超過10萬元提高到20萬元。
“就業乃民生之本。穩穩托住就業大局,筑牢‘民生之本’,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國際資本來到高新區,更好地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毛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