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蘇州日報》2021年04月04日 頭版
蘇報駐高新區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夏燕燕
高質量發展,人才是核心資源。
如何讓人才要素始終領先一步,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蘇州高新區“大動作”不斷:
繼在全市率先發布“人才新政”后,近日,高新區出臺《蘇州高新區人才、人力資源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計劃》除了明確到2023年,高新區將新增各類人才10萬名,引進創新型科技企業5000家外,還將建設創新創業載體200萬平方米,集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80家,讓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創新的事業需要創新的人才,站在開發建設“第四個十年”起跑之際,這是蘇州高新區對人才的熱情與渴求。靠什么吸引并留住各類人才,下好人才這步“先手棋”?高新區持續推動創新創業生態優化,為創業的夢想點亮前行的明燈,傾力打造平臺吸引人才,聚力政策落實激勵人才,全力優化環境留住人才,全力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創投者沃土”。
聚焦產業,靶向引才
八大工程擴大人才“蓄水池”
兩年,申請11項發明專利,攻克多項鋰電技術難題,對業內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傳奇”。
“傳奇”的締造者是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博士趙成龍。兩年前,他來到高新區,就任轄區企業——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除了11項發明專利,他還先后獲得了高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有100萬元資金保障,有對項目團隊方方面面的支持,來了這里,每個人都能了不起。” 在高新區,“了不起”的趙成龍并非個案。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集聚各類人才26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3.6萬人,擁有各級各類領軍人才近1700人次,各級領軍人才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全區人才企業年產值超300億元,高新區連續三年被授予“蘇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擴大人才“蓄水池”,筑牢人才新高地。按照《計劃》,高新區將實施科技領軍人才提質工程、產業緊缺人才倍增工程、高技能人才振興工程、青年人才青苗工程等“八大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產業緊缺人才倍增工程,《計劃》特別指出,未來三年,高新區將立項支持2000名以上產業緊缺人才,按產業類別建立差異化扶持體系。優化人才評選方式,區先導產業全職引進的博士經申報可直接認定為區產業緊缺人才,給予12萬元的薪酬補貼。
此外,在科技領軍人才提質工程方面,未來三年,高新區將在全球范圍內更大力度引進1000個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對于青年人才青苗工程,高新區將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來區創業,未來三年新成立大學生創業企業1000家以上。通過加大政策普惠力度,提升實習就業補貼資金,優化生活補貼等政策,吸引青年人才來高新區工作落戶,進一步做強做優青年人才底盤。
創新平臺,精準聚才
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再優化
產業引才,平臺聚才。如何圍繞需求精準發力?高新區從來不缺創新的魄力與行動。
為實現海外引才、校園引才、社會引才“三位一體”,去年6月,高新區和全國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合作打造了“就在蘇州、樂享高新”線上引才平臺。
該平臺涵蓋線上發布、線上咨詢、線上投遞簡歷、線上面試等全線招聘功能。上線半年以來,平臺已有企業注冊用戶100余家,累計發布職位數3000余個,總計在線聊天22903次,企業發出線上面試邀請13247次,視頻面試6515次。“借助這個平臺,我們已經成功招聘各類人才30人次以上。”轄區企業蘇州必信空調有限公司HR曾靜說。
敞開胸襟,廣納賢才。做強人力資源服務平臺外,未來三年,高新區將集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80家,新增從業人員2000人,行業營業總收入達150億元。培育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1至2家,培育行業擬上市企業和省級人力資源骨干企業10家。
同時,優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高新區將積極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發符合高新區產業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人力資源服務全產業鏈產品。搭建人力資源服務產品供需對接平臺,定期舉辦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推介對接會,促進企業與人力資源機構合作共贏、融合發展。挖掘獵頭、培訓、測評、咨詢、人才尋訪、管理外包等業態的人才資源服務潛力,發揮相關行業協會、引才獵聘聯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作用,推動區域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互動發展。
誠意十足,生態留才
真金白銀讓人才暖心安心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人才引來了,如何讓他們“落地生根”?高新區在留才的誠意上做足文章。
三年前,轄區企業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劉恒來到蘇州。作為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按照相關政策,他在辦理房貸時享受到了90萬元的公積金貸款。“粗算算,僅這筆貸款,就幫我省了30萬元的利息。安居才能樂業,來了這里,這份感觸最暖心最真切。”劉恒說。
“根據高新區的人才政策和住房公積金支持政策,在區人才辦和市人才辦目錄里的高層次人才,符合相關規定后,住房公積金貸款可貸額度可放寬到最高限額的1.5倍至4倍。”公積金中心虎丘分中心負責人介紹,自去年以來,公積金中心虎丘分中心已為包括劉恒在內的33名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貸款3400多萬元。
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每一步都要下功夫。持續優化人才生態體系,《計劃》明確,高新區將全新打造區企業服務中心,實現創業企業審批服務“進一扇門、找一個部門”,提升區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功能,通過“前臺受理、后臺處理”、線上線下兩種路徑,提升人才服務獲得感。
拿出百分百誠意禮遇人才、項目,提升人才的歸屬感和滿意度。高新區還將全面實施人才樂居工程,分層分類解決各類人才的居住需求,未來三年籌集各類人才公寓20000套,新增20000個集宿床位。同時,解決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父母養老等現實問題,不斷推出人才醫療保健、品質生活、交通出行、文化娛樂等專屬服務,免除人才創新創業后顧之憂。此外,還將建設高新區外國人服務中心,建立境外人才工作、居留和出入境綠色通道,為境外人才在高新區創新創業提供最大便利。
下好“先手棋”,迎來新機遇。“高新區將營造更優更濃的創新創業氛圍,實現‘人到蘇州才無憂,才聚高新最高興’。為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奮力走在國內作示范的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前列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