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加快資本市場建設,助推蘇州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昨天,我市召開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推進新三板試點工作會議,圍繞全市建設“三區三城”目標,分析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助推更多蘇州企業上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曹福龍出席會議。
來自市金融辦的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將新增上市企業5家,募集資金55億元,上市企業累計達57家、其中境外上市10家,募集資金累計446億元。另有過會等待發行企業2家。新增申報企業6家,累計達到20家;新增輔導企業7家,累計達到32家。全市境內上市公司數量目前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國位居第六位,列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廣州之后。此外,在中小板,我市掛牌30家企業,名列全國第二。在后備隊伍建設方面,全市申報企業及輔導企業都占到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據了解,按照“掛牌一批、申報一批、輔導一批、重點培育一批、組建儲備一批”的總體思路,圍繞我市“十二五”期末上市企業數達到100家以上的目標要求,今年我市計劃新增上市企業15家左右、新增申報企業25家、新增輔導企業25家、新增股改企業30家,并對儲備企業庫進行調整刷新,儲備企業總數繼續保持在350家左右。“新三板”市場是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報價系統,是專門面向高成長性的科技型、創新型非上市股份公司進行股權掛牌轉讓和定向增發融資的交易平臺,它不隸屬于滬深交易所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在股份轉讓模式上借用證券公司代辦股份系統(俗稱“老三板”市場),故稱“新三板”。經歷5年試點,如今,“新三板”擴容腳步漸進,試點范圍計劃由中關村科技園區按分步推進的方式,逐步擴大到全國54家國家級科技園區,我市工業園區、高新區有望成為第一批。為此,我市已開展了大量準備工作,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提交了試點申請,積極進行區內掛牌企業準備,爭取兩區獲得首批擴容試點。擁有主辦券商資格的東吳證券公司也進行了機構調整、加強人力等配備,全力配合爭取兩區的首批擴容試點資格。
業內人士指出,“新三板”是中小板、創業板的孵化器,企業發展成熟后,可實現轉板IPO上市。據了解,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已有兩家登陸創業板、一家登陸中小板。“新三板”企業規模不大、但成長性很高,比較符合創投機構的要求,利用這一平臺可以搭建創投與企業之間的紐帶,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途徑。
昨天,曹福龍聽取了東吳證券、園區、高新區等的專題匯報。圍繞今年我市企業上市工作目標,曹福龍指出,在加快推進蘇州爭取“新三板”試點工作方面,從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再到“新三板”,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意義重大,其中“新三板”作為場外市場,門檻較低、環節相對簡便,有利于為中小科技企業、服務業企業等解決融資難題、對接國際市場,進而做強、做大、做優。積極力爭“新三板”試點擴容將為蘇州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更為堅實的“塔基”,為大量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市場化的平臺。為此,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各相關部門要形成合力,積極策劃“新三板”試點準備工作,儲備更多掛牌企業資源,推進多層次、全方位資本市場體系建設。
新聞鏈接
2006年1月,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辦法》及相關配套文件,明確將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內具備資質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納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當中,自此專門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提供的平臺搭建完成。
資料顯示,“新三板”試點5年來,已掛牌企業達到了81家,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能源環保、文化傳媒等新興行業,已取得主辦券商資格的證券公司有44家,其中有24家有推薦業務,我市的東吳證券排在前十名。